認知科學vs設計(一)

認知科學成為正式學科上未超過50年,這不是表示認知科學是一門新學術領域,而是認知科學在各領域的重要性逐漸增加,已經到了必須集中探討發展的時代,而對於心理學界的人,特別是認知心理學界,這樣的發展剛好串連了學術與應用,讓心理科系的人才,可以踏入設計的領域,對產業界的貢獻也不再僅止於資料分析或是人力資源的工作。

然而對於大多數業界人士以及認知心理學背景的人,對於兩個領域如何在認知科學的基礎下結合,仍有很大的疑惑,大家心中或許仍停留在Don. Norman對於蘋果電腦的啟發或是他所寫的設計相關的書。對於理工科系的人而言,「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這本書應該只是一種使用者中心設計的想法,並不是創新的理念,只有選擇做與不做的議題而已;對於心理科系的人而言,這本書的出現彷彿如獲至寶,趕忙舉起心理切入設計的大旗來擴大心理學界的出路。在筆者的想法,業界與心理學界對於認知科學切入應用的方式仍有段長遠的磨合期,問題點應該還是在業界對於認知科學是否有足夠的信任,而心理學界的人也不應該站在自己的本位主義而不願意親身投入設計的領域。

認知科學如何導入設計?首先對於一個認知科學新手而言,尚未具備觀察、評估、以及分析能力,如何應用認知科學導入開發呢?在一些坊間的書籍中,其實已經有相當多的認知研究的成果被引申成為設計原則,例如feedback、mapping,等,或是更高階的應用如Fitt's Law、Hick's Law等等,其實不用經過嚴謹的評估,就可以對於大部份使用者帶來使用上的便利。如果是剛入門的人,對於觀察、評估、實驗設計分析已經有概念的人,就可以開始進入產品效率評估的階段,這裡所指的效率分成兩種,一種是指產品的設計是否可以讓使用者快速上手,另一種是新的設計解決同一工作的時間是否比舊的設計快速;對於熟悉認知科學的人士,可以結合業界的使用者經驗,加強評估與設計可靠性,但此時的評估就不僅止於驗證產品的使用效率,而是在產品設計之前,先對於使用者進行研究,作為產品設計流程中,訂定設計規格的參考;最後對於認知科學的專家,專注的就不限定於特定產品的開發,而是從生活當中發現問題、進行探討發想、進而創造新的商品或是新的服務商機。

筆者並非專業人士,我是一位曾經在傳統產業待過幾年又回到校園唸認知科學碩士的素人研究者,最近確立要再帶著認知科學的信仰回到設計研發的領域,希望我個人在中小企業的經驗結合認知科學的應用,可以對中小企業的產品以及企業體系可以有微薄的貢獻。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