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科大半日遊-人機介面業界專家系列講座

        昨日前往屏科大參加「人機介面業界專家系列講座」,主講人是UIgethering的召集人李毓修,這一類型的講座通常都是在北部,這次選擇在南部的屏科大是一項少見的安排,雖然對於台南人的我也稍嫌「太南部了」,但是這總是一個開始,所以我也沒有錯過。
        在進入會場之前,我被屏科大的好山好水所吸引,以往總是認為台南的成大是一間人文、學術、以及有宏大校地的「小大學城」,但是屏科大的規模應該可以用「小大學鎮」來形容了,不只校地幅員遼闊,周圍的山景水塘實在很難讓人相信這是一間臺灣的大學,讓我突然有一股衝動,到這裡念博班,尋求教職,然後一生終老。除了硬體設施之外,學生也相當親切,要離開的時候在校內找不到屏科大的自製農產品的產銷處,這時出現一名女同學騎機車帶著我們到產銷處,真是令人感動。
        進入會場之後,現場的貴賓我覺得有象徵意義,除了業界主講人DELL電腦李毓修之外,來有高醫大的心理系蔡教授以及屏科大資管黃教授,這三個人的背景正好給予人機介面最好的詮釋,也就是設計、技術、以及認知,我想第一場的講座的安排,已經給予這個系列講座一個很好的開始。
        由於當天下午台南還有私務要處理,所以我只參加上午的毓修的演講。毓修的所分享的內容,我個人覺得有兩個重點,第一個是推展HCI領域給在場的年輕學子們,第二個是這個領域的分工內容。我個人認為UI的分工內容釐清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與會之前我個人其實還有點混淆。毓修很簡明的介紹了這個領域的分工:
User  Experience
在開發過程中,發現任一階段的使用者心理歷程。
HCI
發展與規劃有關與機器互動的模式
Interaction Design
設計不同的互動模式去切合使用者的行為
User Interface Design
使用者人機介面設計
usability
人機介面的評估
User Experience Design
整個開發過程流程的設計

        在國內的職場氛圍,對於這類的分工或許不若國外的組織分工鮮明,但是要跨入這個領域的人需要自己認清自己是對於哪一個工作內容有興趣,再去充實自己會比較事半功倍。
        另外跟心理背景的朋友們分享最近三個月的心得,以一個純認知背景的人容易切入到這個領域嗎?我的感受是這其實並不容易,以認知背景切入設計,雖然已經具備了質性或是量化的分析能力,也有實驗設計的基礎,乍看之下似乎可以直接切入到評估這一塊,但是有一些現實因素我們必須去考量:
        其一,國內企業主尚未將評估這一塊很清楚的劃分出來,只要有修過認知心理學以及有實驗分析能力的設計或資工人力,就可以跨到評估這一塊,而且跟技術人員的溝通都是使用同一領域的語彙,評估過程會比純粹認知背景的人順暢;
        其二,學術的研究與業界的研究並不相同,學術有時候相當重視統計的檢驗力,背後牽涉實驗設計與統計分法的基礎,但是業界的研究由於變項控制不易,甚至把變項控制反而無法反應現實狀況,所以大多是根據產品的屬性、使用族群、以及資源來決定評估方式,所以也沒有既定的研究方法,對於純認知背景的人或許會覺得格格不入。
        其三、缺乏技術是純心理背景的致命傷,研究能力或許是一種專業技能,但是在業界並不容易體會這一點,所以心理背景的人還是必須具備一些敲門磚,例如製作prototype的能力、程式的能力、或是一些軟體應用的能力,才比較容易跨入這個領域。
        很感謝業界開始注意到南北資訊差距的問題,期待下一次的講座。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