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畫退休的意外:「我好像活太久了……」

        最近若塵在臉書上問了一些朋友兩個問題,一個是預估自己的壽命,另一個是退休年齡,為了避免兩個答案互相干擾,我還特別分兩次問。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呢?最近遇到一些朋友談到退休規劃的問題,雖然我處在甲級貧戶的階段,還不會思考這個問題,不過因為碩論有部份比例談到了銀髮族的議題,我開始對周遭朋友的規劃有了一個疑問:你們應該會比想像中活的更久。


        隨著醫療與種植技術的進步,臺灣人民的壽命逐年增加,不過壽命增加這個問題似乎比較少被認為是個問題,一般人會把焦點放在少子化,當然對於社會國家而言,少子化有可能影響經濟發展與國家競爭力,但是一般的市井小民如我,大家不妨把焦點拉回到個人。我不會把子女奉養父母當做是義務,我也不太指望子女會養我,所以人生幾乎都要靠自己了,少子化會對我個人生涯規劃不會造成什麼影響,重點其實還是在估算自己退休生活到底有多久。

        從我的小調查中發現,每個人對於自己壽命的預估差別頗大,而壽命又是規劃退休的重要指標,在我的朋友中,對於自己壽命估算最高的是75歲,最低是50歲。內政部的報告指出,民國九十八年的男性平均死亡壽命是68.1歲,女性是73歲,看起來估75歲似乎有點樂觀,但是事實上好像不是如此,因為我們應該用平均餘命來看。平均餘命是指特定年齡族群在某一時間點還有多少壽命,例如我今年35歲,我的平均餘命是45歲,這代表我壽終正寢的年齡可能80歲,如果我要60歲退休,代表我要多賺20年的生活費。

        我的父執輩的人以前都認為能夠活到70歲都是賺到了,但是隨著醫療與環境的改善,每個人的壽命都可能大幅增加,所以每個人的退休規劃似乎也要跟著調整,如果大部份的人都比想像中活的久,後續所帶來的社會福利或是終身俸的財政問題,若塵認為會在不久的將來引爆。不過我還是把問題拉回到個人,平均餘命增加造成退休生活的不固定性,如果我們再考量首次就業年齡以及首次生育的因素,對於個人的影響又更雪上加霜。

        我們以2002年為例,國人平均獲得第一胎的年齡是29歲,我們以男生為例,大學畢業加當兵,獨立自主的年齡為24歲,也就是國人在53歲前有家庭壓力,如果我的壽命是80歲,退休年齡是65歲,這代表我在12年內要賺足25年的生活費,聽起來壓力頗大,我寧願晚點退休,但這是在我知道我可能會活到80歲的情況下,民國95年的平均退休年齡是55.2歲,看到這個數字其實讓我有點擔心……。

        如果你覺得這個問題是需要被考量的,那若塵再提供兩個連結,祝大家的退休生活幸福美滿。

平均餘命一覽表
平均餘命查詢機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