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看四月二十日的食尚玩家,不妨也看看善化慶安宮的故事

        在台南縣市合併之後,原本筆者會擔心一些鄉鎮的屬性會被大台南三個字所掩蓋,但是在各大美食行腳節目努力發現鄉野之美的同時,筆者的憂慮好像是多餘的,例如昨晚的食尚玩家所介紹的善化,也是近年來能見度變高的鄉鎮,筆者父親就是善化人,現在就讓我聊一下善化的三級古蹟--慶安宮。

        臺灣的廟宇充滿了道教的宗教色彩,扮演著臺灣先民內心的穩定力量以及教導平民凡事感恩,而慶安宮除了宗教色彩外,它同時也是小型鄉鎮中,少數擁有歷史背景以及異國色彩的廟宇。在荷據時期,慶安宮的原址並不是一間道教的廟宇,而是一間天主堂,除了是宗教的集合所之外,荷蘭人也用這個地方教習荷語,所以在荷據時期,慶安宮同時具有宗教以及文教的傳播角色。目前現址比較能夠回顧這一段歷史的部份,就是荷據時期所留下的荷蘭井。(與臺灣第一古井台南大井頭差不多是同時期,現在的維護方式也頗類似。)



        到了清朝,慶安宮原址改建為文昌祠,主祀文昌帝君,一樣也是當地教習經書推廣儒學的地點,也曾獲得清朝皇帝的聖旨牌,內部主樑搭建與壁畫都是出自於名家之手,因此深具保存價值。直到1862年的嘉南大地震,因為主結構被震垮,所以鄉里集資改建為慶安宮,並從台南大天后宮引媽祖香火奉祀,成為現今規模的濫觴。

        慶安宮在當地的地位,頗有孔廟的姿態,明鄭時期的沈光文在此興學行醫,受到鄉里愛戴,死後日入廟奉祀,所以慶安宮也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六文昌廟,也有固定的文昌祭點,惟後繼無人,甚為可惜。

        筆者的老家就在慶安宮正廟後,小時候算命有雙母命,所以讓慶安宮的媽祖收為契子,所以筆者對於慶安宮有濃濃的情感,廟前的肉圓以及冬瓜茶也是令人回味無窮,現在在台南市的中西區也開了一家一等涼冬瓜茶,就是從善化廟前分出去的分店,建議大家可以前往品嘗。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