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聊聊「80/20 rule」與「搭售」
今天的主題一下子丟了兩個名詞出來,看倌們且先讓我來解釋一下何謂80/20 rule以及搭售。
我們可以從Universal Principle of Design一書,了解80/20rule的概念。這個概念是義大利經濟學家Vilfredo Pareto所先察覺的,他發現社會上百分之八十的財富,集中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裡,這樣的現象也可以在不同的領域發現,例如百分之八十的車流量會集中在百分之二十的道路上,或是大型公司百分之八十的工作量集中在百分之二十的人身上,雖然比例上不一定是八十與二十,但是都會有相似的情況發生。
至於搭售呢?今天有唱片行推出特惠案,歌星甲與歌星乙的專輯合購只要300元,過去分開買一片要200元,兩片合賣省100元,但是,從今以後這兩個歌星的專輯都是要一起買,不再分開銷售,問題在於歌星甲是銷售量常勝軍,歌星乙是買榜也買不進前十的歌星,那這樣的特惠案,等於是強迫消費者要把歌星乙的專輯買回家,這種銷售行為,就是搭售。
那這兩個名詞為什麼要放在一起呢?若塵斗膽請看倌們拿起身旁的手機,然後回想一下,過去的一個月中,你使用過多少手機中內建的功能呢?如果我提出一個假設,在使用手機的行為中,百分之八十的使用者,僅集中使用百分之二十的功能,看倌門是否認同呢?如果您也認同這個假設,那一支手機這麼貴,號稱功能多元,但是如果我們用不到,也不能移除降價,那剩下百分之八十的功能不就是搭售了嗎?但是好像這個現象已經習以為常,搭售就搭售吧。
不過若塵還是把話題再延伸一下,如果我就是要告訴製造商我不想搭售買這麼多功能,可以嗎?把這句話聽進去的製造商有福了,相信很多設計領域的朋友們都知道日本與新加坡早就推出陽春手機,功能只有打電話、接電話、以及打簡訊,頂多就是可以聽收音機,電話簿的數量也減少,而且針對銀髮族的需求將按鈕加大,這類手機的銷售量還不低,深受銀髮族喜愛。
雖然80/20 rule看似一種普遍存在的概念,但是如果製造商放棄搭售的行為,將那百分之二十的功能獨立出來,在市場上就可能一下子就從紅海駛向藍海,這不也是一種從使用者角度思考的設計嗎?
我們可以從Universal Principle of Design一書,了解80/20rule的概念。這個概念是義大利經濟學家Vilfredo Pareto所先察覺的,他發現社會上百分之八十的財富,集中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裡,這樣的現象也可以在不同的領域發現,例如百分之八十的車流量會集中在百分之二十的道路上,或是大型公司百分之八十的工作量集中在百分之二十的人身上,雖然比例上不一定是八十與二十,但是都會有相似的情況發生。
至於搭售呢?今天有唱片行推出特惠案,歌星甲與歌星乙的專輯合購只要300元,過去分開買一片要200元,兩片合賣省100元,但是,從今以後這兩個歌星的專輯都是要一起買,不再分開銷售,問題在於歌星甲是銷售量常勝軍,歌星乙是買榜也買不進前十的歌星,那這樣的特惠案,等於是強迫消費者要把歌星乙的專輯買回家,這種銷售行為,就是搭售。
那這兩個名詞為什麼要放在一起呢?若塵斗膽請看倌們拿起身旁的手機,然後回想一下,過去的一個月中,你使用過多少手機中內建的功能呢?如果我提出一個假設,在使用手機的行為中,百分之八十的使用者,僅集中使用百分之二十的功能,看倌門是否認同呢?如果您也認同這個假設,那一支手機這麼貴,號稱功能多元,但是如果我們用不到,也不能移除降價,那剩下百分之八十的功能不就是搭售了嗎?但是好像這個現象已經習以為常,搭售就搭售吧。
不過若塵還是把話題再延伸一下,如果我就是要告訴製造商我不想搭售買這麼多功能,可以嗎?把這句話聽進去的製造商有福了,相信很多設計領域的朋友們都知道日本與新加坡早就推出陽春手機,功能只有打電話、接電話、以及打簡訊,頂多就是可以聽收音機,電話簿的數量也減少,而且針對銀髮族的需求將按鈕加大,這類手機的銷售量還不低,深受銀髮族喜愛。
雖然80/20 rule看似一種普遍存在的概念,但是如果製造商放棄搭售的行為,將那百分之二十的功能獨立出來,在市場上就可能一下子就從紅海駛向藍海,這不也是一種從使用者角度思考的設計嗎?
留言
張貼留言